曹津瑞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不是从北京到西雅图,而是站在乡愁的门口,却找不到回家的路。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毫无疑问,故乡是一个人的思想依赖和精神寄托。在古时战乱的年代,“寄书长不达”是因为“况乃未休兵”。而现在,家书不知寄往何处恐怕不再是因为战乱,而是因地名的随意更改,让人们找不到自己的故乡。
1994年,湖北省将荆州和沙市合并为地级市,改名为“荆沙市”。一篇名为《可惜从此失荆州》的文章发表后,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。两年后,湖北省政府颁布通知,宣布撤销“荆沙”名称,恢复了荆州地名。对于一些地方来说,地名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代号,更是一种古典文化的传承。
遭遇了改名风波的城市,不止荆州一个。与它有相同经历的还有被改名为黄山的徽州市,一个“徽”字,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含量。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,而是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区域文化的代表。徽派建筑、徽商、徽墨,都证明徽州市联结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而黄山这个地名,仅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利用了黄山的知名度。距离黄山景区最近也要七十多公里的黄山市,实际上既代表不了徽州,也代表不了黄山。丧失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,旅游也无法真正发展起来。
地名的更改绝非儿戏,它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名字的变化。只有尊重历史文化的延续,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,既是对文化的保护,又尊重了爱家乡念家乡的人们。
一个地名,就是一段历史碎片;一个地名,就是一幅风情画卷。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,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,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。说到这里,想起了我家楼下陪伴三代人的石墩。物业曾经提出把石墩拆掉,可是业主坚决反对,因为石墩虽小,但它不仅承载着对往事的回忆,更是一个家庭的传承,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。
地名之于世世代代的居民,与石墩之于我们家相比的重要性必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因此政府机关若有更改地名的想法一定要再三斟酌,权衡利弊,尽可能保留地名中的文化。
保护地名,也许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小穷鬼黏上小少爷 大明杀戮吞噬一切 姜暖祁砚西 真实末日游戏:灾厄纪元 三国群英录 乔偌楠黎沅晟 重生90,高冷教授赖上我 穿书成渣女驸马 姜沉鱼傅临渊 苏奚柠姜泽川 我有超市通古今,娇养冷面大将军 苏予彤喻令延 顾清清应泽辰 秦桑桑贺云烨 重生八零,不要营长要高考 许佳年季从闻 风月不知情深 仙途灵境 位极人臣 桑槿裴予琛